何夕

我寄人间雪满头

【云亮云】不知春(拾叁)

拾叁

 

联盟之事议定,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,统率水陆三军。次日,周瑜登台拜将,命黄盖、韩当为前部先锋,蒋钦、周泰为第二队,凌统、潘璋为第三队,点了三万军赶往樊口。命太史慈、吕蒙、陆逊、董袭为四方巡警使,另拜诸葛亮为水军参谋,兼理长江总巡哨。*

文士随军大多都是任的参谋。周瑜又让他兼任长江总巡哨,其职在四方巡警使之上,既没有给他调动大批水军的权力,又显示了自己对联盟的诚心。

诸葛亮欣然应允,登上属于自己的总巡哨船,摇着羽扇,赏着江景,随军赶赴樊口。

赵云自然也在船上。几日下来,他已同江东士卒混得很熟。

也单方面地同时常前来的周瑜混得很熟。

周瑜每次来拜访诸葛亮,几乎都是与曹军无关的事。有时是邀他听琴,有时是同他论道,甚至有时什么事也没有,只是与他闲谈。诸葛亮倒也不恼,两人能从阴阳五行谈到饮食起居,又从铸剑冶铁谈到畜牧农耕,甚是投契,欢声笑语不断。而赵云侍立于外,听着舱内的动静,却是越听越烦躁。

周郎的琴曲自然是极好的,但不知为何,他就是听不下去。明明以前听军师弹琴,他是绝不会烦躁的。

思来想去,赵云将其归结为身在虎狼之地,没有听琴的心境。毕竟身负护卫之责,他必须对周瑜的一言一行都保持高度警惕。

曲毕,舱内两人又开始饮酒。

“……此酒竟是我主刘使君所赠?”

“孔明逾期未还,刘皇叔惦念得紧,日前差糜子仲过江劳军,望允你与之同回。”周瑜道,“这便是皇叔劳军之酒。先生以为,比江东酒如何?”

诸葛亮细品片刻,答道:“多一分甘甜,亦多三分苦涩。”

“怎讲?”

“一分甘甜,乃是使君同亮鱼水情深;三分苦涩,是亮不欲归,公瑾却要代我受过。”

周瑜哈哈大笑:“知我者孔明也!待糜子仲回报,皇叔定要以为我对先生图谋不轨。——只是这甘甜仅一分,苦涩却有三分,孔明可是在暗讽,我周瑜是那气量狭小之人?”

“哈哈哈哈,此悉都督之意,亮可未出此言!”

“好你个诸葛孔明!”

两人大笑,各自一饮而尽。

“不过,我主刘使君有知人之鉴,都督之意,未必瞒得过他。”

“我有何意?”

诸葛亮状似惊讶:“莫非都督当真未对亮心怀不轨?”

周瑜也状似恍然大悟,“那孔明先生当真不愿来我江东?”

见诸葛亮笑而不答,周瑜又道:“刘皇叔兵微将寡,虽是英雄,不得时也。先生乃王佐之才,倘能来我江东,瑜愿为先生之副。江东贤士如云,又你我二人和衷共济,先取荆、蜀,后图中原。天下大定,只在数年之间!”

诸葛亮停箸,凝视周瑜。

那人眼中有光。只可惜,这样的光却注定不能与刘备共存。

“若我问公瑾,可愿来我主刘皇叔麾下,公瑾意下如何?”

他自然不会去。

这就是拒绝了。

周瑜点头,“我晓得了。如此也好。”

嘴上说着也好,心中还是有些失落,脸上的笑意也淡去了。诸葛亮轻叹一声,起身为对方斟酒。

“只愿孙刘两家和衷共济,勠力抗敌,待到破了曹军,亮定携美酒再来江东相谢。”

周瑜却未动,只问:“先生可知瑜此刻心中所念?”

一时四下寂静,静得几乎能听见刀兵之声。

“孔明大才,久后必为江东之患。如不能用,必早图之。”

周瑜看他一眼,竟然轻松地笑了出来,“先生知我!”

“此事若在亮,亦会如此。”

“那先生作何打算?”

诸葛亮大声叹气:“卑躬屈节,苟全性命罢了。”

周瑜大笑:“先生莫要欺我!先生心中定是以为,此时联盟尚在,瑜若杀先生,必受天下人耻笑。”

“非也。都督光风霁月,何患庸人之言?”

“既如此,先生为何不惧?”

诸葛亮神秘一笑,摇着羽扇,凑过去压低声音道:“实不相瞒,亮少时得遇高人,习得护体之术,修成丈六金身,寻常刀剑无奈我何。”

“哦?”

周瑜不信,取下孙权所赠佩剑,也不出鞘,整个儿搭在诸葛亮肩上。

“如此,可否一观先生金身?”

诸葛亮从容点头,整整衣冠,摆好架势,扬声大喊:

“赵四!赵四!周都督欲杀在下——”

 

 

糜竺辞去的第三天,便有人通报刘皇叔到了。

刘备亲至,周瑜自当设宴迎接。宴饮毕,刘备提出要见孔明。周瑜早有预备,便着人引他去诸葛亮船上。

待到近前,刘备看着船上高飘的总巡哨大旗,忍不住感叹:“好生威风!”

于是心中琢磨:不愧是江东美周郎,什么都弄得如此风光。是自己以往疏忽了,回去也得给孔明弄一面大旗,不能让他比在此处做客还要寒酸。

一边思索着,见到诸葛亮躬身施礼,刘备连忙扶他起来。再一转眼,看到诸葛亮身后,脸上贴着胡须和刀疤的赵云,他险些没忍住笑出声来,忙低头抿嘴憋了回去。

不过月余未见,昔日威风凛凛的将军怎么把自己搞成这副样子。

众人都不知他为何发笑,只赵云闷闷地红了脸。诸葛亮也觉得好笑,忙引开话题:“主公见过周都督了?”

“见过了。”

“以为周郎如何?”

“英姿勃发,器宇轩昂。”

诸葛亮赞同:“我观周都督白袍银甲甚是风流,有意回去为子龙置办一身。他那战袍旧得发黄,满是补丁,同他实不相衬。”

“军师所言有理。子龙虽不及周郎俊美,却更多几分英武之气。若得白袍银甲相衬,定不在那周郎之下。”

赵云被讲得脸红,却又插不上话,只盼着他二人赶快结束这话题。谁想前面二人仿佛故意同他作对,越讲越起劲。

“子龙心地纯善,配那不染纤尘的白袍,很是合适。”

“不错。唉,子龙多年随我征战沙场,不曾着意装扮。如今想来,实是可惜。我这个做大哥的实在亏欠于他,待回了荆州,定要为他置办几身像样的衣裳。”

“主公所言极是。听闻子龙尚未娶妻,待日后寻了人家,不可再同以往一般寒酸了。”

“啊呀,我倒忘了此事!左右是要跑一趟布庄,不如将婚嫁喜服一并裁了。”

言谈间已至舱内。两人落座。

“主公饮茶还是饮酒?”

“饮酒。”

“如此,赵四,烦请为我二人取一坛江东西凤酒来。——咦,你面色有异,可是身体不适?”

刘备低头狂笑。

明知故问,此乃明知故问。刘备无比庆幸,到底自己是主公,孔明还不敢调笑到自己头上来。

“未有不适,谢先生挂怀。”

看赵云红着脸逃也似的出门去了,刘备才终于毫不顾忌地放声大笑出来。

“见军师同子龙友善,备心甚喜。只可惜子龙如此木讷,想必每每皆让军师占尽了便宜。”

“主公谬赞,今日这喜服之事,可不是亮先说的。”

“好好好,”刘备明智地放弃同他争论,“不说这个。——军师可要随备同回江夏?我观江东虎狼之地,不可久留。”

诸葛亮闻言,便也不再玩笑,将孙权与东吴众人之事讲了一遍,又说担心周瑜兵力不足,想留在此处助其破曹。刘备虽然不舍,也只好应允。诸葛亮知他心中担忧,又好生开解一番。

兄长和周瑜连番劝他归顺东吴之事,诸葛亮也并未隐瞒。

与人交往,诚心可抵百计千策。

话罢劝降,又讨论如何调动船只军马。待赵云抱着酒坛回来,正好讲到马腾之事。

“……主公可作书一封往西凉,具说荆州之事,约请马超起兵袭操之后。他战或不战,皆不要紧,只要此书送达便可。再寻些人去邺城散布流言,就说马超有意谋反,曹操大怒,待南方战事一定便要西征。马腾闻言,必然惊惧,连夜归家,如此则操多一患,我多一助矣。”

刘备看看诸葛亮,又看看扮作江东士兵为他二人倒酒的赵云,难得地有些迟疑。

“军师之意,我已明了,不过……先不论马超会否起兵,那马腾同马超毕竟父子,又非韩遂,哪至心疑如此?”

诸葛亮笑道:“主公有所不知。马超虽是马腾长子,却是庶出,不得其欢心,年十七便随父上阵,曾被人以断矛击颈,险些丧命。倘他父子情深,马腾焉能不顾?”

刘备惊讶:“竟有此事?”

“不错。马超少年成名,又有羌人血脉,阻戎负勇,安能无进中原之心?主公书至,其必有意,所虑者唯邺城马腾。马腾深知其子,只需教他知晓主公致书,马超有意起兵,我料他必不敢安居邺城!”

这番话听得刘备目瞪口呆,半晌才缓过神来,点头道:“那便依军师之意,待回了江夏,备即往西凉致书。只是——”

“主公但讲无妨。”

“——军师未曾见过马超,如何知之甚详?”

“噢,皆是子龙所言。”

“哦?”刘备瞥了一眼旁边抱着酒坛的人,“子龙竟知西凉之事。”

赵云一言不发,尽忠职守地扮演着“江东士卒赵四”。诸葛亮见他是打算装傻到底,心中好笑,“待回了江夏,主公可问子龙。不过此事不急,倒是那白袍银甲并婚嫁喜服,需得早些备下。”

刘备看着赵云面颊一点点泛红,忍了又忍,终于没忍住,端着酒碗大笑起来。






再次插播若如初老师天神下凡赐给俺的敲可爱漫画!感谢老师呜呜呜呜呜请老师收下我的膝盖🥹



*借用自张国良先生《评话三国》

*《江表传》:备遣人慰劳之。瑜曰:“有军任,不可得委署,傥能屈威,诚副其所望。”备谓关羽、张飞曰:“彼欲致我,我今自结托于东而不往,非同盟之意也。”乃乘单舸往见瑜。

(历史上备是自己去的,瑜也没想害他。)

评论(51)

热度(359)

  1.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